标题:义乌:一片已经被伊斯兰攻陷的国土
作者:造星中国
日期:2019-06-21 23:00:39
内容:

一、《义乌晚报 》2012年7月文章:《大批阿拉伯人定居浙江,生育大家庭缓解老龄化危机》原文链接

        坐落在浙江中部的义乌是中国著名的小商品集散地。20年前,这里只不过是仅有一条街的小县城,满大街看不到一个老外的身影。

        而如今,走在大街上,随处都能看到从国外到义乌采购、从事贸易的外国人。这其中,阿拉伯人是最显眼的一个群体。据义乌当地政府的相关统计显示,长期居 住在义乌的阿拉伯人已经超过了3500人;另外,还有数目庞大、无法精确统计的来来往往的阿拉伯人,这样,专门服务这一群体的餐饮业、服务业也随之兴起。

        在城区的繁华街道上,放眼望去,尽是马立克理发店、苏莱曼烧烤、黎巴嫩人饼屋、奈尔穆餐厅,真有些像李白诗所云:“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红楼宾馆是义乌阿拉伯人的最早聚集地。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有阿拉伯人在这里下榻。

        如今,看着月亮形的门楣上的绿漆,还能依稀看到10多年前,中国流行的用料颜色以及为迎合阿拉伯人而设计的建筑风格。

        来自埃及的哈利德告诉记者,他11年前就来过义乌,那个时候,大概六七层楼的红楼宾馆是义乌最好的餐馆了。因为那里离市场近,住房价格也实惠,他的同 伴都会选择住在那里。现在来的阿拉伯人很多,客房已经不够,许多阿拉伯人就分散地住到了其他几家宾馆,但更多的是租房。在城东的鸡鸣山社区,和商贸区附近 的义驾山社区是主要的阿拉伯人聚居地。

        “房东住在最顶层,租户住在下面几层,是义乌租房的特色之一。”义乌宗教事务局丁向平科长告诉记者,“这样,如何使阿拉伯人与义乌人融合在一起,教育他们彼此尊重风俗习惯,是几年来我们工作努力的方向。”

        如今,义乌居民越来越熟悉阿拉伯人。

        鸡鸣山社区的樊老板有一户阿拉伯租户,他告诉记者,他念小学的儿子现在都知道,阿拉伯人叫牛郎星为天平星,以前把甜瓜叫“天堂圣果”。穆斯林在家里做 祷告,他们就会肃静下来,以免打扰人家。到了春节,楼下的阿拉伯人也会和他们一起聚餐,也会看春节联欢晚会,有时也会玩叫“拖拉机”的扑克游戏。有的阿拉 伯人还向居委会填表报名,参加社区治安联防队,定期与队友通宵巡逻。

        阿拉伯人文化喜欢大家庭,少则生育4、5个孩子,多则生育十几个孩子,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新义乌人(中国国籍不实行出生地原则,哪来的新义乌人?谁给予他们的国籍?),大大缓解了当地老龄化危机(2012年,中国还在严格实行“一孩”计划生育,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腾笼换鸟”吗?)

二、《草根播报》2014-3-9 《调查报告:浙江义乌从中国城市变成阿拉伯城市的全过程》   原文链接

 

一、人口

一方面,浙江义乌政府对中国人严格执行只生一个的计划生育政策;

另一方面,浙江义乌为了所谓的GDP经济增长,完全对外国人不设防。

随便哪国人都可以轻易取得义乌的签证,外国人随意在义乌居留,也随意带家庭过来,义乌逐渐形成一个个大型的阿拉伯人聚居区,浙江义乌报纸也公开感谢阿拉伯人的到来和他们的多生孩子延缓了义乌老龄化的过程。

《义乌晚报》公然声称《大批阿拉伯人定居浙江,生育大家庭缓解老龄化危机》,文章称阿拉伯人文化喜欢大家庭,少则生育4、5个孩子,多则生育十几个孩子,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新义乌人,大大缓解了当地老龄化危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义乌县历年的回族人口统计为:

1953 年2 人,1964年11人,1982年19人。其中因工作、婚娶、经商等原因迁入的 ,1989年时有19人。

至 2006 年底,义乌 120 多万人口中,超过70%来自外地。

每年迎来送往的外国客商达 100 万人次,常驻的境外居民多达5 万人(现在近10万),而其中又以穆斯林最多。

1949年,义乌汉族人口占全市99%;

2014年,义乌汉族人口占全市30%;

……,这个过程还在加速。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浙江义乌本地人现在越来越喜欢女儿,也以生育一个女儿为荣,不少家庭的独生女儿嫁给了阿拉伯人。

二、宗教

浙江义乌不少家庭的独生女儿嫁给了阿拉伯人。

结婚一年之后,她们皈依了伊斯兰教,穿着长袍,用伊斯兰教方式戴着头巾。

她们出身于中国江南农村,而且,她们不再相信中国传统宗教,都改信了阿拉伯人的宗教,这些中国汉族姑娘都皈依伊斯兰教,汉族姑娘认为作为穆斯林,国家有好多优惠政策。从此,这些号称同化能力最强的中国人家庭消失了,她们的后代的名字是,阿拉伯人。

浙江义乌政府还随意把旧厂房改建为阿拉伯人的宗教场所,2004年9月,在市政府的协助下,他们把一家倒闭的工厂改建成了现在的清真寺(非穆斯林禁入), 大殿站满约5200人,在全国可居前五名。水房里有5个大净间, 21个小净间。该活动场所被穆斯林称为义乌“清真寺”或“清真大寺”。红楼宾馆的礼拜点一直被保留了下来。以后华都宾馆、滨江宾馆也仿效红楼宾馆为穆斯林 旅客设立了礼拜场所。义乌市的伊斯兰教事业蒸蒸日上,现在每周前来礼拜的人数已经超过 15000—20000人次,均为穆斯林,十分壮观。

而一直号称中国最大清真寺的西域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每周聚礼人数也不过 3000 到4000人。浙江穆斯林发展可以说是非常快的,主要得益于我国有先进的民族保护政策的照顾和扶持是分不开的。

义乌市政府通过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的介绍,2002从北京请来了马春贞阿訇。马阿訇主持的第一次正式礼拜只有 200 多人。2004 年 4月,许多参加广交会的中东商人顺道涌入义乌寻找生意机会,马阿訇带领的礼拜人数一下达到 3000 多人。当时的场地在一家快餐店的二楼,礼拜的时候上千人都跪在马路上,交通严重堵塞,引来更多人围观。

义乌市政府还在市园林墓区专门为穆斯林划出一块土地作为穆斯林墓地。

三、经济

浙江义乌政府还对远道而来的阿拉伯人,不管穷富,一律采取外商优惠政策,帮助他们在当地致富,使他们从来时一无所有,成为当地富裕家庭。

四、来自阿拉伯的声音

某个阿拉伯国家欣喜的声称:义乌,是我们阿拉伯之城。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