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国人口下降会带来什么问题?
作者:保罗·克鲁格曼
日期:2023-02-02 13:51:58
内容:

  中国的人口去年出现了下降,这是自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灾难性的大跃进导
致大量人口死亡以来的首次。或者更准确地说,中国终于承认人口减少了。许多
观察人士对中国的数据抱持怀疑态度;有时,当中国发布新的经济增长数据时,
我恰巧出席了一些会议,会上许多人的反应不是问“为什么有7.3%的增长”,而
是“为什么中国政府决定宣布7.3%这个数字”。

  不管怎么说,很明显,中国的人口正处于或即将达到顶峰;而更有可能的情
况是,人口其实已经下降了好几年。但为什么要认为这是一个问题呢?毕竟,在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许多人担心世界面临人口过剩危机,而中国是这种压力
的最大来源之一。中国政府自己也试图通过其著名的独生子女政策来限制人口增
长。

  那么,人口下降为什么不是好消息呢?要知道,这意味着中国和整个世界对
有限的地球资源的需求将会减少。

  答案是,人口下降会给经济管理带来两大问题。但只要思路清晰、有政治意
愿,这些问题并非无法解决。不过,中国会迎接挑战吗?这一点还远不确定。

  第一个问题是,人口下降也意味着人口老龄化——在我能想到的所有社会,
我们都依赖年轻人来赡养老年人。在美国,三大社保项目是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医疗保险(Medicare)和医疗补助(Medicaid) ;前两个明确面向老年
人,就连第三个项目也把大部分资金用在美国的老年人和残疾人身上。

  无论是哪一个项目,资金最终都取决于劳动适龄人口所缴纳的税款,而对美
国财政长期前景的担忧,主要来自不断上升的老龄受抚养人群的比例——也就是
说,老年人与劳动适龄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

  与我们相比,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不发达,但中国的老年人仍然依赖政
府援助——尤其是国家养老金。中国的老龄受抚养人群的比例正在飙升。这就意
味着,中国要么得让老年人承受巨大的经济痛苦,要么大幅提高针对年轻公民的
税收,要么两者兼而有之。

  另一个问题比较微妙,但也很严重。为了保持充分就业,一个社会必须维持
足够高的总体支出,从而跟上经济的生产能力。你可能会认为,人口的萎缩会降
低生产能力,从而使这项任务变得容易一些。但是,人口减少,尤其是劳动适龄
人口的减少,往往会导致一些重要支出的减少,尤其是投资支出。毕竟,如果工
人的数量在减少,就不太需要建造新的工厂、办公楼等等;如果家庭的数量在减
少,就没有必要建造新的住房。 

  这就导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劳动适龄人口减少的社会往往会经历
持续的经济疲软。日本就是明证:该国的劳动适龄人口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达到
顶峰,此后日本一直在与通货紧缩作斗争,尽管数十年来利率都处于极低水平。
最近,其他人口结构开始与日本接近的富裕国家也面临了类似问题,只不过,应
对新冠疫情的政策所导致的严重通货膨胀将这些问题边缘化了(我相信只是暂时
的)。

  平心而论,日本人在应对人口减少的问题上做得相当不错,通过赤字支出来
支撑经济,从而部分避免了大规模失业。这导致高水平的公共债务,但没有迹象
表明投资者对日本的偿付能力失去了信心。

  但是,劳动适龄人口自2015年后持续减少的中国能否做得和日本一样好?我
们有充分理由对此表示怀疑。

  因为长久以来,中国经济都处于严重不平衡的状态。出于我也不能完全理解
的原因,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一直不愿让过去经济增长的全部好处惠及家庭,导致
消费需求相对较低。

  相反,中国依靠超高投资率维持经济发展,甚至远高于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
末声名狼藉的泡沫经济高峰期的水平。通常情况下,对未来进行投资是件好事,
但当超高投资撞上不断减少的人口,大部分投资的回报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衰减。

  事实上,如今中国经济似乎依赖于一个泡沫膨胀程度难以置信的房地产行业,
看起来确实像一场即将到来的金融危机。

  以为中国无法解决人口问题的想法是愚蠢的。毕竟,如果站在长远视角,中
国已经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成功故事,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就从一个贫穷的发展中
国家变成了经济超级大国。

  另一方面,我的年龄足够老,还记得当年每一本商业书刊的封面似乎都印着
日本武士的形象,承诺传授让日本成为全球经济领头羊的管理秘诀。

  关键在于,经济体就像投资基金一样,过去的表现并不能保证未来的结果。
我们不知道中国的人口困境会在多大程度上拖累经济,但我们有充分理由感到担
忧;我曾听悲观主义者说,中国的情况与后经济泡沫时代的日本相似,但中国没
有那么高的社会凝聚力,让政府和社会可以去缓冲衰退的影响。

  对了,中国还是超级大国,有一个秉持威权主义、似乎反复无常的领导人。
我相信,如果经济状况不佳,对中国反应的担忧不是危言耸听。

  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自2000年以来一直是时报的专栏作家。他也
是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中心的杰出教授。克鲁格曼因在国际贸易和经济地理方面
的成就获得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欢迎在Twitter上关注他:@PaulKrugman。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