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维吾尔族与汉族离心离德?
作者:都护西域
日期:2021-05-06 18:53:30
内容:

原题:维吾尔语中国语借词骤减,背后是怎样的细思极恐?!

小时候我生活长大的村里只有一家商店,村里人都叫它老江商店,就杵在马路边上,我感觉它里面什么都有。长大了点儿 的我就负责给家里买酱油、买醋、买菜,当时普通话说得不怎么样,能听懂一些,但是不太会说,所以每次过去买东西前先要在心里默念几遍。当我买土豆、酱油、 白菜、辣子之类的蔬菜时,是不用去默念的。因为土豆又叫洋芋,维吾尔语里也叫yangyo,酱油维吾尔语叫jiangyu,白菜叫basay,辣子叫 laza。感觉很亲切记得牢,因为这些维吾尔语的词都是从汉语吸收进来的借词。

 

小时候这种借词遇到的很多,桌子我们叫zhoza,战士我们叫jiangqi(战的音译再加qi),衙门我们叫yamul,可以举的例子很多很多。

 

 

1

 

 

人类的语言不只是交流工具!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没有语言也就不可能有文化,只有通过语言才能把文化一代代传下去。语言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为了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特定的环境必然会在语言上打上特定的烙印。

 

刘慈欣是我最喜欢的科幻作家之一,最近翻译了他的《流浪地球》,让我受益匪浅。尤其对于语言和语言的表达方式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有了我脑海中的三问。

 

在翻译《流浪地球》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维吾尔语在科幻领域的词汇量少得可怜,要么就是直接音译英语词汇,有些过于繁杂难懂,我一般都用大家熟悉的汉语进行了代替。有幸读过维吾尔语翻译的四大名著,真心觉得老一辈翻译的真好,后继乏力啊……

 

这是为什么呢?

 

 

前几年,我很喜欢喝卡瓦斯饮料,尤其去伊犁河游玩儿,喝了点高兴之余,几个朋友争论起来这个卡瓦斯是维语还是外来 节词这个问题。曾经习惯了说白菜维语里叫bacai,辣子叫laza,但是现在都有了很绕口的叫法。很多朋友说最近这两年维吾尔语里阿拉伯语、英语的借词 在增多,有很多以前用国语来表述的东西改成了阿拉伯语、英语和其他外来语。

 

这导致了我们的知识分子说话跟老百姓就有了明显的差别,老百姓还在用简单的汉语表述,很多知识分子用复杂的外来语。

 

这是为什么呢?

 

经过这几年的思想解放,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维吾尔族人能熟练的用汉语来交流,汉语水平越来越高。有些人就觉 得你们以前不学汉语的吗?其实03年我们去内地上学的时候,不管北疆的孩子还是南疆的孩子,汉语基础还是有的,只是南疆的孩子口语不好,写作文却是一把好 手。有人说他们是哑巴汉语。

 

以前去南疆农村老百姓都说自己说不好汉语,听不懂,但是平常生活中还是会听到他们跟筷子叫kuaiza,面汤叫mantang 等等。

 

为什么呢?

 

2

 

 

除本民族固有的词汇以外,由于民间的交往,文化的交流,语言在发展中还会吸收一些其他民族语言的词为本民族语言服 务,丰富本民族语言,这种词汇一般称为借词。各种语言都会有借词,比如汉语中有“咖啡”“模特儿”“巴扎”等等都属于借词,有的是借用国外语言的,有的是 借用国内某个民族的。

 

维吾尔语也同其他语言一样,有本民族语言固有的词,也吸收了其他民族语言中的词。以前,进入维吾尔语的汉语借词,不仅时间早,而且数量多,意义范围也相当广泛,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方位地反映出维汉两个民族之间丰富的交流和交融内容。维吾尔族人民早在使用突厥语和回鹘语时,汉语词语就被借了进来,而且这些汉语借词基本上都保留着中古汉语的语音特点。

 

我并非专业人士,所以涉及这些词汇专业的解读,只能通过网络书籍等获知,通过阅读前人的研究,我才知道维吾尔族语 言学家麻赫默德·喀什噶里的巨著《突厥语词典》序言里,就提到过维语中存在大量汉语借词,有的学者认为维吾尔语引进汉语借词不是零星的,而是系统的进行引 进借用的。这从侧面反应了自古以来,两个兄弟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交融,也让我更加认定了从很早很早开始,维吾尔文化跟中原汉文化的密切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有自己的特色,你有你独有的韵味,但是我们同根同源。

 

维吾尔语有汉语借词,当然肯定会有其他语言借用来的词汇,英语、俄语、阿拉伯语,这本正常。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维吾尔语里的其他语种借词数量越来越多,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而汉语的借入词被严重挤压,维吾尔语中的汉语借词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减少。

 

 

3

 

 

文字是文化的承载体,突然之间维吾尔语里汉语借词的大量减少正常的吗?

 

汉语随着国力增强,越来愈受欢迎,各种新科技,新名词都有汉语的专用名词,我们维吾尔语因为我们本民族发展受限,维吾尔语本身表达不了,那就用汉语啊!

 

维吾尔语不能表达,我们还有汉语言可以表达,为什么舍近求远,为什么不用更先进更完备的汉语呢?

 

从初三毕业踏上首都北京求学的路,让我跟母语的接触变少了,拼命的吸收科学知识的那几年,我接触的先进文化知识都来源于是汉语,而不是其它语言,但是反观这些年,维吾尔语里的外来借词越来越多,汉语借词越来越少,这个现象很不正常。

 

尤其是我在司法考试的时候原先想的用维吾尔语考试,因为大学我是汉语学的法律,但是我在新疆想服务的是最基层的群 众,他们有些人可能国家通用语言不是特别好,我要是用维汉双语,服务的群体会更广。但是当我去新华书店买书籍时,发现最多的只有维吾尔语的小说,法律书籍 翻译的很少,而且不全面,极少的法律书籍里的专业词语基本看不懂。我心里疑惑,我们的翻译机构怎么这么懒了?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应该都翻译出来个全套吗?如 果没有这些专业的书籍怎么给南疆的老百姓宣传法律法规呢?有的基本翻译书籍也根本没办法满足我要考司法考试的知识储量,尤其是看到把“婚姻法”翻译成了 nika kanuni(尼卡),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其实都是阴谋!是“三股势力”和它的代言人,两面人们的一个让人后怕的巨大阴谋!近期刚刚播出的《暗流涌动 ——中国新疆反恐挑战》(链接:《四部新疆反恐纪录片全部推出!致敬英雄的新疆人民!(附四部纪录片视频》)里,就有详细、大篇幅的展示。

 

从语言文字入手,渐渐地把维吾尔语里的汉语借词挪走、变更,然后大量引入英语、阿拉伯语等外来词汇,通过这种方式,帝国主义,“三股势力”在文化领域进行的渗透。这种行为与“毒教材”异曲同工。

 

而在教育领域,则更让人后怕!从一些简单词汇的翻译可窥见其斑,他们把老师翻译成——muallim(),把学校 翻译成——maktap(),把学生用的笔翻译成——kalam(),都是从阿拉伯语吸收的词汇,我们维吾尔语就不能表达学校、老师、笔的意思吗?非得用 阿拉伯语借用?

 

 

关于“民考民”“民考汉”的思考

 

 

最后,我还想和大家谈论一个关于“民考民”“民考汉”的问题,最近一直在看西域都护平台,很多文章作者都写自己是民考汉,然后各种遭遇不公,被贴上“第57个民族”啊之类的,让我很不舒服。

 

我高中开始在内地读书,有些人也会说你是民考汉吧?我说不是,因为我看到维吾尔族里的很多人自觉地分成民考汉,民考民阵营,民考汉说民考民不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落后;民考民说民考汉不懂本民族语言,忘本。

 

我还听说过很多更可笑的言论,有些女孩儿跟男孩儿相亲最先问一句:“你是民考汉吗?”或者“你是民考民吗?”然后,像星座血型生肖一样,把民考汉跟民考民的性格特点都分门别类。特别荒唐。

 

有些地方普通老百姓甚至把民考汉看做异类,这正常吗?这真的很荒唐!是不是学英语的人以后要叫民考英,学俄语了就叫民考俄?不管是民考汉、还是民考民,其实深层次表达的就是汉语是外语这个错误思想!

 

我是维吾尔族!我不是民考汉也不是民考民,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什么时候成了我们分类的标准?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我们作为中国人每个维吾尔族应尽的义务。

 

为什么我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就成了民考汉了?给我加上特殊的符号?让我跟没学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父老乡亲自动拉开距离!这究其根本,也是一种宗教极端思想,是“三股势力”分裂我们的阴谋! 

 

所以作为有知识的人,请你不要说自己是民考汉或者民考民,好好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你的义务,报效我们的祖国,帮助老百姓远离极端,脱贫致富是你的责任!勇敢的站出来,让“三股势力”、两面人成为过街老鼠是你的担当!这才是新时代维吾尔族青年应有的该有的精神!

 

作者:甲鱼的守护神,维吾尔族基层党员干部。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